查看原文
其他

天水市向“国家园林城市”目标冲刺

2016-09-18 天水发布



天水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自2005年1月获得甘肃园林城市称号以后,2008年开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契机,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创建工作,编制了《天水市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及绿线划定规划》;制定《天水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使城市园林绿化面积逐年增加,新建扩建了大批公园绿地,各类绿地及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均得到较快发展。近几年主要实施了南北两山绿化、藉河渭河环境综合治理、天水湖、生态园、马跑泉公园、藉河南路景观、渭滨北路景观等大型公共绿化建设项目,同时开展沿街花坛、道路绿化、城市出入口、小游园、单位、居住区绿化及以立体绿化为补充的城市绿化建设,采取规划增绿、拆墙透绿、搬迁建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等各种措施,增加城市绿化总量,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及美化亮化工程,城市供水、供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逐步达标,通讯、电网、数字化管理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城区主干道、桥梁、高层建筑夜景璀璨,广场、小区、公园、滨河堤岸绿树成荫。


二、大力宣传、全面动员,营造大搞城市园林绿化的社会氛围

自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以来,市建设局在天水湖、生态园等处组织开展了6次市直机关单位城市绿化义务植树和绿地义务浇水、清理垃圾活动。联合市教育局连续3年组织了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主题的小学生壁画活动,参与师生、家长达6000余人次。相继开展了“城建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有奖征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建项目设计方案展示、庭院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单位评选、绿地认建认养、星级公园评选、城市绿化成果展览、现场问卷调查、研讨会、园艺修剪技术比武大赛等活动。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宣传动员,做到了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了大搞城市园林绿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净土寺)

三、强化政策,完善法规,引导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天水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结合,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统筹规划,全民动员,社会共建。相继制定了《城市绿地认建认养管理办法》、《天水市庭院绿化建设导则》、《天水市庭院绿化先进单位评选标准》和《天水市园林单位评选标准》,近几年又制定了《天水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天水市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天水市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管理办法》、《天水市保护古树名木、严格控制大树砍伐、移植管理办法》、《天水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办法》、《天水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标准》、《天水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考核评分标准》等办法和标准。真正形成了政府组织协调,办事处动员落实建设,园林部门业务指导,单位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真正形成了全社会重视绿化、参与绿化的工作合力和社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快速发展和绿化水平的提高。

  2004年编制完成《天水市绿地系统规划》,于2008年编制完成了《天水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09年编制完成了《天水市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及绿线划定规划》;2010年正式颁布实施了《天水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2012年出台了《天水市地下设施覆土绿化作业指导意见》。2016年编制完成了《天水市城区蓝线划定规划》,从而有力地加强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指导,确保园林绿化工作有章有序,顺利进行。


四、 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开创建设生态环境新局面

  截止2015年城市各类绿地面积1892.82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2133.60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8%,绿化覆盖率达到3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人。

  1、公园绿地建设。公园绿地面积 656.36公顷。

  按照《天水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执行《天水市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及绿线划定规划》,从天水自然生态环境出发,充分利用自然风貌特色,先期建成了南郭寺、玉泉观、诸葛军垒、李广墓、人民公园、儿童乐园、北山公园、水上公园、豹子沟珍稀植物园、龙园;中期扩建、改建了南郭寺、玉泉观公园、人民公园、儿童乐园;近期新建了天水湖 、藉河生态公园、藉河南路景观带、渭滨北路景观带、渭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藉河西十里生态公园、马跑泉公园提升扩建工程;正在建设藉河城区段生态环境治理一期续建工程、麦积区体育公园;启动建设藉河城区段生态环境治理二期工程、秦州北山公园。目前共建成城市公园16个,在建2个。


(马跑泉公园)

  其中南郭寺公园面积84公顷;玉泉观公园面积11.9公顷;豹子沟珍稀植物园面积179公顷;天水湖公园面积18公顷;藉河南路景观面积9.8公顷;翠湖公园总面积53公顷;马跑泉公园,总面积28.8公顷;藉河生态公园面积15.7公顷;藉河生态环境治理一期续建工程,总面积30公顷。为方便市民休闲,先后新建、改建了东桥头、隍城路、合作北路口等30余处便民游园,方便了市民休闲、健身。

  市区主要公园按服务半径划定的服务范围基本覆盖了规划的居住用地,保证市民出行500米就可到达一处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为75.2%,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为0.10,乔灌木所占比例达67%。


(南郭寺)

  2、附属绿地建设。附属绿地面积523.24公顷。

  (1)道路绿地建设。道路绿化覆盖面积281.2公顷 。

  道路绿化以“线”的形式广泛地分布于整个城市中,联系着城市中心“点”和“面”的绿地,形成城市中的绿地骨架。目前现有道路70多条段,道路绿化普及率95.2%,达标率为81.26%,林荫路推广率达78.7%,现已形成乔木、灌木、常绿树、花草交叉的多层道路绿化格局。通过不同乔木、灌木、地被等搭配形成了一街一景的城市景观。

  (2)单位小区附属绿地建设。

  为了更进一步规范单位附属绿地及居住小区绿地建设,不断提高单位、小区庭院绿化达标率,市建设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审批管理的通知》、《关于实行城市园林绿化专项验收的通知》、《天水市地下设施覆土绿化作业指导意见》,几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主要完成了天河家园、水岸都市、天庆嘉园、和谐家园、御景泽园、和谐佳美、煜城家园、恒顺江山悦、华天工业科技园、天水卷烟厂工业园等小区、单位绿化220家,为城市庭院绿化工作起到带头作用,具有示范性。同时实施了绿景工程,对城区主要街道实体围墙进行了拆墙透绿,共有100多家单位新建、改建了围墙,完成绿景工程6780米。新建、改建居住小区绿地达标率为97%,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为97.1%。


(天水湖绿化)

  3、防护绿地建设。防护绿地面积达336公顷。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安全、卫生、防护得到进一步重视,近几年按照退耕还林政策部署,先后建成了吕二沟防护林、北山防护林、213厂后防护林。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为100%。

  4、生产绿地建设。生产绿地面积达111.8公顷。

  随着城市绿化的蓬勃发展,个体苗圃迅猛发展,苗圃基地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大。与此同时也加强与林业科技机构的合作,筛选出一大批适合本地栽植的新品种进行引种、驯化,逐步运用到城市绿化建设中去。我市现有国营苗圃16个,个体苗圃50多个,年培育苗木300多万株,苗木自给率达到85%以上,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为2.0%。


  5、其他绿地建设。其他绿地面积263.4公顷。

  由于天水是“两山夹一河”的狭长地形,南北两山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补充,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提出了打造南北两山50公里生态长廊建设思路,建成南北两山面宽100-500米,长51.6公里的生态长廊,目前城区近郊南北两山满山皆绿,名果满山,鸟语花香,环境优美。

  6、古树复壮工作。目前城区共分布百年以上古树246株,现存活241株,分12种13属15种。主要分布于南郭寺、玉泉观、伏羲庙等旅游景点、庙宇内,还有相当一部分,散布在街道旁、单位庭院、居民院落的房前屋后。树龄在3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名木达188株,树龄在100年—300年的二级古树58株,其平均树龄之高,单位面积分布密度之大,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千年以上16株。每年根据《天水市城区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和古树名木复壮保护方案,对城区内200余株古树实施复壮,极大地改善了古树的生存环境。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98﹪。

五、加强科技合作,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天水市园林科研主要依靠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承担。主要包括新优植物的引种、栽培、选育,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土壤分析化验,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几年来,科研所坚持为生产服务,为城市绿化服务的方向,科研与科技开发硕果累累。

天水山青林茂,森林覆盖率达33.21%,绵延纵横境内的小陇山、关山、秦岭三大林区林地面积达68.4万hm2,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在这片广阔的林区里,有高大的乔木,如杨、桦、榆、椴、栎、柳、松、杉等树种,有漆、花椒、核桃、板栗、柿、杏、桃、梨、葡萄等经济树种,有当归、党参等药用植物,还有紫穗槐、杞柳、拧条、沙棘等多种灌木。共有高等植物171科、847属、2511种,常见的有312种乔木、437种灌木。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有14种,经济树种10种,药材66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3纲5目19种构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

为有效保护生物物种,体现生物多样性,在普查的基础上2008年完成《天水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目前天水市市区常用园林植物约计61科、182种,其中木本植物149种。大于40公顷的植物园2处,我市本地木本植物指数为0.82。  


六、夯实基础,加快投入,完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道路。截止2015年城区道路总长度306.27公里,车行道面积597.3万平方米,人行道面214.6万平方米,桥梁数量36座,立交桥2座,人均城市道路面积8.74平方米。城市道路完好率达95.2%,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

城市供水。秦州、麦积两区现有供水水源地3处,西十里水源,设计供水能力5.7万m3/天;慕滩水源,设计供水能力5.0万m3/天;皂郊水源于2010年初步建成,设计供水能力1.0万m3/天,两区并网供水。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100%。


城市供热。城区现有7家集中供热企业,供热锅炉房179座,热水锅炉335台,供热能力800万㎡。积极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的热表安装,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达27.17%。

垃圾处理。新建生活垃圾处理场2座,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左右。秦州区七里墩水家沟生活垃圾处理场,利用沼气进行发电,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麦积区西坪生活垃圾填埋场正式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

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厂2座,秦州污水处理厂运营正常,新建了麦积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为7万m3/日。污水处理率达92.08%。  

七、狠抓生态治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提高

市环保局与市气象局建立了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开展了监测数据共享、预报预警会商、预警信息统一发布等工作,为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打下了基础。2015年空气质量达到Ⅱ级(良)的天数为296天,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率达到100%。全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5 dB(A),达到居住区60 dB(A)的噪声标准,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为0.2℃。  


(天水曲溪)

八、注重城市景观保护,强化市容管理

完成了《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紫线划定规划》编制,启动了《天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编制了《天水城市风貌规划》、《天水古城西关片区保护与复兴规划》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建设发展规划,为名城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加强以伏羲城、西关城为主的秦州古城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先后投资8000万元完成了北宅子、贾家公馆一期、赵氏宗祠、后街清真寺维修、万寿宫、纪信祠、邓宝珊将军纪念馆、伏羲庙、伏羲城古民居等历史建筑名城保护重点工程。  


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保障性住房。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实施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7.22万套、建筑面积556.87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5882套,经济适用住房15296套,公共租赁住房13723套,限价商品住房10408套,棚户区改造住房26913套。住房保障率达81.8%, 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均大于100%。

城中村改造。完成投资11200万元。开工东方红、暖和湾、莲亭、白崖4个村村民安置房建设,完成550户村民拆迁,新建22万m2安置房,完成投资5亿元。


(秦州区钱家坝灾后重建安置工程)

天水市形成了以“增绿添彩”、退耕还林、生态涵养、荒山绿化建设为基础,以河道景观绿化为纽带,以公园游园、广场绿地建设为靓点,以城市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庭院小区、立体绿化为补充的城市绿化格局。同时大力开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桥梁路网,轨道交通、机场建设,构建立体交通网络,狠抓生态环境、节能减排、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工作,城市的园林绿化面貌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承载功能显著提高、社会保障逐年完善,城市建设的各项指标有了明显提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目前,天水市的创建工作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扎实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正在全力推进中,确保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小天推荐阅读▼

天水投资二百多亿打造的成纪新城已初具规模


《祖脉天水》第一集:文明肇启(高清视频附解说词)


纪录片《祖脉天水》第二集:赳赳大秦(高清视频+解说词)


纪录片《祖脉天水》第三集:英雄时代(高清视频+解说词)


纪录片《祖脉天水》第四集:丝路佛光(高清视频+解说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